为什么人走后灵堂上摆一个奠字呢?现在参加葬礼,很多人都会在灵柩或者灵堂前看到“奠”字。他们看到这个,以为是指死人,但是很多人只知道一件事,不知道另一件事。为什么写这个字?让我们为你解释一下: 首先,棺材前面是一个大大的“奠”字,这个习俗是从什么开始的时候,还不清楚。但有一件事是清楚的,那就是,这个习俗完全是中国文化,和外国人完全没有关系。这与花环不同: 花环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花环这种形式,属于异国情调,而花环中心的“奠”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 第二,无论是棺材上的“奠”字,还是花圈上的“奠”字,意思都是一样的,都是“纪念”的意思。 灵堂,是人们为了我们纪念已故的人而建立的作为一种寄托表达哀思的殿堂。灵堂的正中心位置摆放棺木,而前面设牌位、香案、蜡烛、三牲及供品等,两边是鲜花与花篮,后方高悬横幅,为该仙逝者治丧,前部边上是演奏哀乐的乐队与守灵人。 古人们是相信灵魂不死不灭的。他们相信死亡只不过是把灵魂从肉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死后,他的家人们在家中修建灵舍,或在厅堂内设置灵堂,使死者的灵魂有一个安息之所,也是让死者亲友悼念的地方。 这里要说的是古代的丧葬。在古代,葬礼包括两大思想: 一是对死者精神(魂)的处理。 二是对死者遗体(魄)的处理。 从下葬前的沐浴、梳洗,一直到埋葬棺材,都是对遗体的处理;而此刻我们开始的奠祭,则是奉事死者进行精神的开始,什么是奠祭呢?上古社会时期,人们将器物放在一个地上叫“奠“。丧礼中把酒食等祭品放在地上的祭祀活动称为奠祭,或者径称“奠“。 为什么要这样来祭祀? 1、灵魂需要食物 古人认为,虽然现在死者的灵魂已经离开了身体,但灵魂仍然要享受食物。亲人只要在上面摆上酒食,灵魂就会降临,所以供品就是鬼神依靠的地方。 2、面对哀事处理仓促 当一个家庭中有人死去,很难不匆忙。因此,祭祀仪式被简化了。古人把死者视为鬼神,正式祭祀鬼神时需要设置“尸”,尸由未成年子女作为,在祭祀中代表受害者。 3、保持进餐的动作 但由于死者不久前去世,家人一时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不忍心用鬼神的恩赐立即祭祀。所以死者生前吃过的酒和食物都放在死者的右边,说明还在为他服务晚餐。 古人把从始死到棺材落葬之前的祭祀统称为“奠“。归根到底因为这是对逝者的一个尊重,是一种我们缅怀的情怀,流传千古,不仅是人们的形式主义,更是为了万千思念的融合体,把我国的殡葬文化习俗和孝道亲情教育融合发展一起,让两个世界不同的人都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