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墓

关羽被塑成忠义化身,当然要符合三国当时的政

关羽乃“武圣”,世人当作神来供奉,这样的人在小说里只能读经--也就是《春秋》,否则人物形象不够高大上;按照熊老师的教导,《左传》是传记、小说(就可读性来说),如果关羽读的是《左传》,就变成邻家美男了,无法提升人物形象。我自己在想,关羽读的是《春秋》封皮的《左传》。《三国演义》里这么写关羽,其实是要造成神与人的区别来让人分辨高下,写一段忠君爱国的神话让人敬仰、维护帝王的家天下,造就一尊神来让世人供奉并寄托希望。
下载了得到很久,这是第一次订阅专栏。熊老师的问题,我觉得您的文章已经自己解答了。《春秋》是意识形态最高纲领,内容是政治正确而不是事实叙述。读这本书就是代表着不断增强政治学习,跟读毛邓三科是一样一样的。
关羽被塑成忠义化身,当然要符合三国当时的政治要求,所以关羽读的只能是《春秋》,就像雷锋日记里只能是做好事。
关夫子读春秋的形象塑造,就象是“摆拍”。既然是摆拍,就有演的成份。与当前有些老板从来不读书,但拍个照,背后的书架上摆满了经典是一样一样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关夫子读春秋,也有儒家借关夫子的形象,来印证其思想为正统的用意。
2017年3月27日日课:
思考:
读《春秋》还是读《左传》在古人眼里不是一个简单的阅读趣味的问题,而是严重影响到阅读者人格形象的问题。读《春秋》的关羽与读《左传》的关羽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真实的历史都是异常残酷的,里面充满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充满了阴谋和欺诈,虽然也有忠义之士,肝胆相照,令人钦佩。但从某个节点望去,并非是善恶分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对于统治阶层而言,这个就是冰冷的现实,不仅要面对,而且要处理得妥当。《左传》记载的是历史的细节,尽管不能保证没有丝毫扭曲,但因为记录了大量的事件操作细节,对帝王家而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因此,国家之栋梁读《左传》是可以吸收现实效用的。评书多是说给百姓娱乐听的,百姓是被统治阶级,百姓心中对善恶有一套朴素的认知,对于一个无法掌握更多社会资源的底层阶级的人而言,心中仅存的善恶观念是需要考虑和呵护的,评书中的关羽读《春秋》是政治需要,是民心所向。现实中的关羽读《左传》是现实需要,也是统治阶层的自我修炼,必不可少。这些就是我认为的差别所在。金句:
1、夜读《春秋》是评书中描述关羽的高大忠义的形象,正史当中关羽读的是《左传》,《左传》是《春秋》的重要辅助读物。